山南水北为阳。浮槎山之阳,秋草离离,一岁之近末,日上三竿,尚且有几尺光景的融融暖意。南边山坡比北边平缓些许,滩涂平旷,山溪从云雾缭绕之中悠悠荡开。云水清浅,往来着竹竿木筏,轻轻一支,便顺水而下,便是真的仙人下凡,也不过是这般自在。
南面多村落,此处乡民稀少,往往以耕种采山为生。每至初一十五,山里住户纷纷下山到最近的巢州西乡赶集,舟楫顺平水而下,往来不费多余的力气。
九月十九日,清风戒寒,黍稷正收,村里户中都下山入田,南山顿时寂静一空。禽兽常常比人更会顺应天时节气,两头雄壮的黄牛正卧在草木衰落的山岗上,懒散地摆尾,静享着一日中难得的秋暖。
山岗上有条荒僻小径,走过去绕二三李路,运气佳者便可窥见一户禁闭的柴扉。柴门向北开,这是一处两进的院子,内里别有洞天。有古井一口,冥顽古石、灵珠碎玉若粪土一般弃之于地,院后篱笆零落,对着南面山坡开着。三三两两的药材晒在南面石板上,旁边扎了一个草人,以防鸦雀玷污。门上压满了干枯的谷叶,在数株苍苍古树下,泯然于山林之中。
在世人的想象中,仙人或隐居于雾气缥缈的仙境,凡人走进去就找不到路,要么便入一宗门名山,在恢弘的琼楼殿宇中修炼。蝉光散人在这里几十年了,原先的山民从黄口孺子,在风霜雨露中衰老发皱,薄命者已化为一抔黄土,这才有人懵懂地知道,山上有一位长生不老的仙人。
没有人知道蝉光散人屈居于一户柴扉之中。那些世家勋贵、名士仙家纷纷去山林深处寻觅这位高人的踪迹,殊不知正是南辕北辙。
叶蓁蓁扣了扣柴门,空寂的回音如石入湖中。空山的私语声油然而起,宛如坠入草木世界,入耳沁人心脾。她心中的忐忑不安渐渐消散,落下了一直抬着欲敦促的手,安然地等待着一个答复。
不知过了多久,门枝轧一声开了。
开门的是一个女子,约莫二三十岁,穿着一身干净的旧衣。女子平凡无奇,可是让人惊异的是,她没有右臂,截断的袖子空荡荡地悬着。看到叶蓁蓁有些惊讶的目光,女子并没有感到冒犯,友好地问道:
“这位女郎,可是来找我们家先生的。”
“叶蓁蓁求见前辈,劳烦通秉一声。”
“有何劳烦?女郎进来稍歇息片刻,先生还有些事情,一会才得闲暇。”女子笑了笑,拉开了门。叶蓁蓁跟着她走到院落里,在屋檐下的竹椅上坐了下来,女子沏了一壶茶放在朴素的木桌上。这是一种苦茶,饮用入口满是清苦,咽下之后,忽然灵气满盈,丹田温润,颇有苦尽甘来之意。
“此乃浮槎山中特有之茶,从山谷中一株晚山茶上摘下。那株山茶从一棵已死的千年古松之躯上长出,有如枯木逢春,涅槃新生。”
——明天继续——
山南水北为阳。浮槎山之阳,秋草离离,一岁之近末,日上三竿,尚且有几尺光景的融融暖意。南边山坡比北边平缓些许,滩涂平旷,山溪从云雾缭绕之中悠悠荡开。云水清浅,往来着竹竿木筏,轻轻一支,便顺水而下,便是真的仙人下凡,也不过是这般自在。
南面多村落,此处乡民稀少,往往以耕种采山为生。每至初一十五,山里住户纷纷下山到最近的巢州西乡赶集,舟楫顺平水而下,往来不费多余的力气。
九月十九日,清风戒寒,黍稷正收,村里户中都下山入田,南山顿时寂静一空。禽兽常常比人更会顺应天时节气,两头雄壮的黄牛正卧在草木衰落的山岗上,懒散地摆尾,静享着一日中难得的秋暖。
山岗上有条荒僻小径,走过去绕二三李路,运气佳者便可窥见一户禁闭的柴扉。柴门向北开,这是一处两进的院子,内里别有洞天。有古井一口,冥顽古石、灵珠碎玉若粪土一般弃之于地,院后篱笆零落,对着南面山坡开着。三三两两的药材晒在南面石板上,旁边扎了一个草人,以防鸦雀玷污。门上压满了干枯的谷叶,在数株苍苍古树下,泯然于山林之中。
在世人的想象中,仙人或隐居于雾气缥缈的仙境,凡人走进去就找不到路,要么便入一宗门名山,在恢弘的琼楼殿宇中修炼。蝉光散人在这里几十年了,原先的山民从黄口孺子,在风霜雨露中衰老发皱,薄命者已化为一抔黄土,这才有人懵懂地知道,山上有一位长生不老的仙人。
没有人知道蝉光散人屈居于一户柴扉之中。那些世家勋贵、名士仙家纷纷去山林深处寻觅这位高人的踪迹,殊不知正是南辕北辙。
叶蓁蓁扣了扣柴门,空寂的回音如石入湖中。空山的私语声油然而起,宛如坠入草木世界,入耳沁人心脾。她心中的忐忑不安渐渐消散,落下了一直抬着欲敦促的手,安然地等待着一个答复。
不知过了多久,门枝轧一声开了。
开门的是一个女子,约莫二三十岁,穿着一身干净的旧衣。女子平凡无奇,可是让人惊异的是,她没有右臂,截断的袖子空荡荡地悬着。看到叶蓁蓁有些惊讶的目光,女子并没有感到冒犯,友好地问道:
“这位女郎,可是来找我们家先生的。”
“叶蓁蓁求见前辈,劳烦通秉一声。”
“有何劳烦?女郎进来稍歇息片刻,先生还有些事情,一会才得闲暇。”女
子笑了笑,拉开了门。叶蓁蓁跟着她走到院落里,在屋檐下的竹椅上坐了下来,女子沏了一壶茶放在朴素的木桌上。这是一种苦茶,饮用入口满是清苦,咽下之后,忽然灵气满盈,丹田温润,颇有苦尽甘来之意。
“此乃浮槎山中特有之茶,从山谷中一株晚山茶上摘下。那株山茶从一棵已死的千年古松之躯上长出,有如枯木逢春,涅槃新生。”山南水北为阳。浮槎山之阳,秋草离离,一岁之近末,日上三竿,尚且有几尺光景的融融暖意。南边山坡比北边平缓些许,滩涂平旷,山溪从云雾缭绕之中悠悠荡开。云水清浅,往来着竹竿木筏,轻轻一支,便顺水而下,便是真的仙人下凡,也不过是这般自在。
南面多村落,此处乡民稀少,往往以耕种采山为生。每至初一十五,山里住户纷纷下山到最近的巢州西乡赶集,舟楫顺平水而下,往来不费多余的力气。
九月十九日,清风戒寒,黍稷正收,村里户中都下山入田,南山顿时寂静一空。禽兽常常比人更会顺应天时节气,两头雄壮的黄牛正卧在草木衰落的山岗上,懒散地摆尾,静享着一日中难得的秋暖。
山岗上有条荒僻小径,走过去绕二三李路,运气佳者便可窥见一户禁闭的柴扉。柴门向北开,这是一处两进的院子,内里别有洞天。有古井一口,冥顽古石、灵珠碎玉若粪土一般弃之于地,院后篱笆零落,对着南面山坡开着。三三两两的药材晒在南面石板上,旁边扎了一个草人,以防鸦雀玷污。门上压满了干枯的谷叶,在数株苍苍古树下,泯然于山林之中。
在世人的想象中,仙人或隐居于雾气缥缈的仙境,凡人走进去就找不到路,要么便入一宗门名山,在恢弘的琼楼殿宇中修炼。蝉光散人在这里几十年了,原先的山民从黄口孺子,在风霜雨露中衰老发皱,薄命者已化为一抔黄土,这才有人懵懂地知道,山上有一位长生不老的仙人。
没有人知道蝉光散人屈居于一户柴扉之中。那些世家勋贵、名士仙家纷纷去山林深处寻觅这位高人的踪迹,殊不知正是南辕北辙。
叶蓁蓁扣了扣柴门,空寂的回音如石入湖中。空山的私语声油然而起,宛如坠入草木世界,入耳沁人心脾。她心中的忐忑不安渐渐消散,落下了一直抬着欲敦促的手,安然地等待着一个答复。
不知过了多久,门枝轧一声开了。
开门的是一个女子,约莫二三十岁,穿着一身干净的旧衣。女子平凡无奇,可是让人惊异的是,她没有右臂,截断的袖子空荡荡地悬着。看到叶蓁蓁有些惊讶的目光,女子并没有感到冒犯,友好地问道:
“这位女郎,可是来找我们家先生的。”
“叶蓁蓁求见前辈,劳烦通秉一声。”
“有何劳烦?女郎进来稍歇息片刻,先生还有些事情,一会才得闲暇。”女子笑了笑,拉开了门。叶蓁蓁跟着她走到院落里,在屋檐下的竹椅上坐了下来,女子沏了一壶茶放在朴素的木桌上。这是一种苦茶,饮用入口满是清苦,咽下之后,忽然灵气满盈,丹田温润,颇有苦尽甘来之意。颇有苦尽甘来之意。